71.汉武大帝……(2 / 3)

之乱,杀子之仇在前,他与朝廷已经彻底撕破脸了。”

刘邦拍着大腿哈哈大笑:“朕也觉得是刘恒那小子的主意,他蔫坏蔫坏的!”

说着还将手伸到两岁的小刘恒脸上,捏捏他的腮帮子,刘恒无法反抗都快哭了。吕雉看不下去,打掉了他的手,刘邦这才作罢。

吕雉瞥他一眼:“小孩子皮肤娇嫩,若是留下疤痕怎么办!”

【刘启是个很有主见的君王,他继位之后便重用晁错,开始削藩,先从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开始。吴王准备了四十多年,自然不肯束手就擒,便联合其他诸侯王发动了“七王之乱”。】

【他们以“清君侧,诛晁错”为口号发兵,刘启便先杀了晁错,叛军顿时失去了起兵的正义性,气势一降再降。刘启又启用周亚夫等武将平叛,最终平定了七王之乱。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王都被打败,刘启趁机将行政权和司法权收归中央,裁撤诸侯王的官吏数量,至此,诸侯割据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。】

评论区

“建文帝好好学学。”

朱允炆的年号就是建文,他不由得怀疑天幕说的是自己,“难道天幕是要朕学景帝削藩,直接派兵将那些实力强大的藩王都打一顿……”

刘恒教育自家太子:“你做事有些急躁了,对诸侯王要分化拉拢,怎么能让他们联合起来。”

刘启:“会不会是儿臣已经没有时间慢慢操作了,毕竟那吴王都准备四十年了……”

刘恒:……好吧,都是朕的错!

晁错知道了自己的死期,但他并不害怕,削藩是他的政治主张,能得未来的陛下重用,为国为民,为理想而死,他死得其所!

【七王之乱时,景帝为了牵制诸侯王的力量,酒后承诺梁王刘武“千秋万岁后传于王”。景帝是口头承诺,梁王却当了真,梁王的母亲窦太后也当真了。】

【为了保卫“自己的”天下,七王之乱时,梁王使出了全部能量,将吴楚联军挡在睢阳之外,梁军斩杀的叛军数量与朝廷军相差无几。】

【眼见着弟弟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坐下的皇位,景帝干脆先立一个皇太子,断了母亲和弟弟的念想。】

【这个皇太子就是刘荣。】

评论区

“梁王——终究是我错付了(&·&)。”

“刘荣——我就是个挡箭牌(Q^Q)。”

“刘启——酒后的话为什么要当真~(^·^)~。”

“有一种被老板画饼的既视感……”

【为什么说刘荣只是景帝的权宜之计?】

【刘荣虽然是长子,却不是嫡子,皇后薄氏无子,在所有皇子都是庶子的情况下,立刘荣没有人能提出异议。但刘荣被立为太子,却并没有给他的母亲栗姬带来任何晋封。对比刘彻被立为太子前,他的母亲先一步被封为皇后,便能看出差距。】

吕雉笑道:“如此一来,刘彻便是唯一的嫡子了。”刘启确实是在为他的儿子铺路。

刘荣苦笑:天幕说的对,原来我只是王叔的挡箭牌啊!什么长子,什么偏爱都是假的!

【除此之外,在刘荣被封为太子的同时,景帝封年仅三岁的刘彻为胶东王。】

刘邦:“若是刘彻年长一些,就没有刘荣什么事了。”

【刘荣本就不是景帝属意的太子,后来被废也就顺理成章。一次刘启生病,他试探栗姬道:“我百年后,你要好好对待后宫其他妃子和他们的儿子。”栗姬却口出恶言,一句好话都不肯说。】

天幕下的栗姬怒骂道:“我凭什么要好好待她们,她们都是我的敌人,她们的儿子都是跟我的荣儿抢皇位的乱臣贼子!”

【栗姬的回答让景帝对刘荣母子彻底失望了,他要加快脚步立自己属意的继承人为太子,给他铺好通往至高皇位的道路。】

【前元六年九月废薄皇后,七年,刘荣被废为临江王。七年四月,立王夫人为皇后,同月,立刘彻为太子!】

评论区

“如果这都不算爱……”

“栗姬不作不死!”

“刘家的皇帝都是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就算栗姬没说这些话,景帝也会找机会废了刘荣的。”

栗姬骂不动了,她泪流满面的嘟囔着:“王氏算什么东西,你不是说只爱我一个人吗……我又算什么宠妃……”

景帝最年长的三个儿子都是栗姬所出,她也曾独霸景帝的宠爱。可惜,帝王的感情是有时限的,如今的景帝最喜爱的是王氏姐妹,刘彻之后的四个皇子都是王夫人的妹妹所出。

所以,所谓的后宫争宠,都是假的,汉武帝自幼便深受景帝喜爱,他的母亲与姨母也是后宫中最受宠的妃子。

朱元璋:“培养太子就要这样才对,将来要继承自家基业的,怎么能假手于人,更不能猜忌打压。”

刘彻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