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章 启民智施仁政(2 / 4)

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804 字 11个月前

一篇大王慰问工人,受到工人亲切爱戴,甚至那些受到慰问的工人们感动的都哭了的文章

然后是大乾臣民都无比拥护大王以及各项政策,比如最近受到嘉兴府受到台风灾害影响,导致局部地区粮价上涨,就可以以此为题,来一篇‘农户喜迎粮价上涨’的文章。

再过来就是大乾治下的民众都无比幸福,大乾之外的民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如果是战争报道,必须坚定一点:大乾王师英勇无比,战力彪悍,伪明军队都是渣渣!

总之这份周报的最主要,最核心的功能,就是要正确的引导民众的思想,别让他们轻易受蛊惑,有事没事就造反!

对于楚行的口谕,礼部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人精,而且礼部作为大乾王朝里最清贵的养望衙门,里头集中了一大批科举小能手,写文章是他们最擅长,甚至是唯一擅长的事了,当场表示周报的内容没有问题。

礼部方面也是委婉的提出了困难,说是礼部经费紧缺,这办周报所需的经费口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,而且长年累月的持续支出,礼部方面表示支撑不住啊!

对于楚行也是深以为然!

礼部的确是个穷光蛋,实际上大乾王朝的各个部门,全都是穷光蛋,以为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充当军费了,行政费用是严重不足。

地方政府都还好,他们有个地税,地方官员只要勤勉动脑子,发展当地经济,这国税上去了,地税自然也就上去了,如此自然也就养得起地方政府了的官员们了。

但是中央里的各部门却都靠着财政预算拨下来的银子过日子呢,礼部虽然清贵,但却也是实打实的清水衙门。

所以楚行给了他们一个法子,谁说这周报一定要免费的?完全可以收费嘛!

而且还可以出售广告位啊!

这刊行天下的周报呢,其中的商业价值可是大的很,收费的话,哪怕是一份报纸只收一文钱,,但是发行量够大的话,这发行成本也能够收回来一部分了。

另外可以出售一些广告,当然了,广告必须经过礼部的严苛审核,乱七八糟的商业广告不许接!

而且因为各地方的环境不同,所以面向不同省份发行的周报,也可以报道一些当地的政务,然后也可以接一些地方广告,不过前提是,这些地方政务的报告以及广告,依旧是由礼部直属主办,并且需要呈递到礼部审核,然后每一期都需要给楚行过目审核。

楚行审阅后,礼部才能正式刊发。

也就是说,虽然会报道地方政务,但是周报的主办,依旧是礼部直接主导,礼部派驻到地方上的相关官员,只有印刷、采集新闻的权力,但是没有直接主办周报的权力。

而周报的最终审核权,是在楚行手上的。

听到楚行说可以发广告,一开始礼部的官员们都还是有搞不懂,甚至是有些排斥的。

因为在他们看来,这周报虽然是面对普通百姓的,但也是极为严肃的,乃是朝廷重要的舆论工具,是不能让铜臭玷污的。

但是虽然心里不满意甚至是排斥,但是礼部没有足够的经费却是事实的,虽然周报可以收费的,但是因为成本不低,这收的贵了,普通百姓买不起,发行量上不去,也就起不到教化民众,宣扬政策的作用了。

但是如果收费低到民众可以接受的地步,那么周报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亏损!

毕竟编写,印刷,运输都是需要钱的!

最后礼部的官员们纠结了很久,最终还是屈服于经费,选择了谨慎刊登广告的方式!

礼部对待商业广告是相当的谨慎,所以这第一份商业广告自然是可能是民间的广告,那样太没逼格,这大乾王朝里的第一个商业广告,乃是扬州兵工厂的招工广告!

这一则广告是用来试水的,看反响如何,如果反响好的,礼部的周报司就决定开始刊登更多的广告了,收取的商业广告费用,足以抵消很大一部分发行成本了。

随着第一期大乾周报的样刊被确定下来,随后这些样刊就是进入了驿站体系,直接和其他加急公文一起,以三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周围扩散!

不过扬州却是一个例外,在那些样刊向周围地区传递的时候,扬州这边却已经是开始大规模印刷了!

而仅仅是在扬州地区,大乾周报的印刷数量就是超过了三万份,这三万份!

之所以这么多,那是因为扬州作为大乾首都,衙门多,官员多,他们都是订阅用户啊,其次扬州作为大乾的核心大本营,向民众发放的周报肯定也是要更多的,不能说小家子气只派发几份。

经过周全准备后,扬州城里就成为了第一期大乾周报的大规模发行的地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