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章 贼虏竟然主动来了?(2 / 3)

宁!”

……

其他将领也在叫嚣,一呼百应。

对于诸将的纷纷附同,袁崇焕心里满意,但眼睛还是放在温越的身上,等着他的回答。

温越沉思了许久,他在思索着利弊。

青牙军在这次的战斗中收获已经不少,斩获了几百多建虏人头,还收获了一批粮食和数量不少的钱银。

继续北上,收复的地盘,也不是属于他管辖的地方,好处并不会太多。

然而,夺回广宁,意义却颇大。

首先有了北方的广宁作为屏障,自己地盘就不用直接面对建虏的侵略了。

再者,他们这次守住宁远城是犯错了的,虽说将在外君有命而令不从,但是临时夺权毕竟是官场大忌。

夺回广宁,立了功劳,可以再消减一下夺权风波的影响。

只是温越心中又有忧虑,建虏这般退去,恐怕不是那么简单,或许还有后招……

“既然都督大人有意北逐建虏,夺回广宁,同为大明将领,下官有何不支持道理。”

最终,在袁崇焕炯炯有神的目光中,温越抱拳行礼道。

“哈哈哈!”

得到了温越的回应,袁崇焕意气风发,哈哈大笑,上前拍了拍温越的肩膀,之前的苟且斗角似乎都从来没有出现过。

“好,有温越你相助,何愁大事不兴,贼虏不破!”

袁崇焕爽朗的笑声远远传开,议事厅中,也有许多将官哈哈大笑,在这一刻,在场许多人都对夺回广宁城非常有信心。

只是夺回广宁真的那么容易吗?

******

翌日。

定议完毕后,大军立即出发。

对于此次北上收复广宁的行动,诸将都想着抢功,踊跃不已。

闹得袁崇焕心烦,防守的时候,就不见诸将这么积极过。

温越在旁观望,不插一句。

对他来说。

此战他已经过于耀眼了,击退后金镶红旗,烧毁大沙堡都是寻常明军部队完全做不到的事情。

再积极抢功,太惹人厌了。

不过袁崇焕知道青牙军的实力,最终定下来的一万六千人的大军,温越的青牙军几乎占了其中五分之一,出动三千多人。

其他份额则被各将纷纷抢占。

这次的出兵,不想以往各军报上来的时候,有虚报,杂兵,次兵报上来的。

因为份额有限的原因,诸将报上来的都是实打实的战兵,一青色的青壮男丁,当然这其中各家的战兵是有优有劣。

确定好出战的名额,诸将连夜就回去准备了。

这时。

在宁远城外的山海大道上,浩浩荡荡行进着一支大军,上万多人。

这些大军中,大多是骑马的骑兵,以行军阵列展开,由赤红色盔甲和绣着“明”字的旗帜,组成了一片的红色海洋。

大军按照传统的行军队列,分为前锋、中军和中部和后路。

最前方的部队是祖大寿,祖大寿的部队多为骑兵部队,打着一杆“前军司命”的旗帜。

中军则是袁崇焕管理的本家部队,将领有满桂、左辅还有马世龙等。

别看马世龙立功积极,但他也不傻,大前锋是最容易遇敌的,还是跟在大部队为中军安全。

再后面的中部,则是温越的三千青牙军,推着各种装有辎重的车辆,还有架着火炮的炮车,随军前进。

最后面为后路的,则是副将朱梅率领两千精兵跟着。

每路相隔不到一里的距离。

都是数人数马为一排的队列前进,旌旗一面跟着一面,井然有序,稳健不乱。

大军的行军速度并不算快。

行到中午的时候,才不过行进了三十里地,这对于大部分是骑兵的大军,速度算是非常慢了。

其中,主要是因为温越这部中有许多步兵,还推着辎重车和炮车,速度被拖累了。

这让许多急于立功的明军将领,和别部军士心中都不免有些抱怨。

行军速度这么慢,如何追逐到建虏,夺回失地?

不过,温越觉得这样的行军速度对大军来说,是比较有利的。

行军仓促过于急躁,容易行军不稳,受到敌人埋伏袭击,并且还容易过于疲惫,不能保持军阵严整,也不能保持肃然的军势。

当然。

影响大军行军速度的不止是温越所部,还有大军后方的辎重骡马等。

一万六千人的队伍,所携带的物资不少,每个营中都要准备数量巨多的物资,营帐,还有拒马、火药等,粮草车马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。

袁崇焕精神焕发骑在马上,朝四周看去,观摩着行军军阵。

其中温越所部不可避免是最显眼